如果您的雙層油罐出現裂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樹脂塗抹裂縫修復✘•·,這樣只是保障了油罐內層碳鋼罐不被鏽蝕✘•·,防滲漏儀還是不會起作用✘•·,如果想測底解決就要返廠從新做玻璃鋼外層·│₪☁•。更詳細油罐問題及維修方法請檢視一下內容│•!
1. 雙層儲油罐常見缺陷的來源
儲油罐缺陷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投入使用之前儲油罐上已存在的缺陷✘•·,稱為“先天性”缺陷;另一類為使用過程中發展了的和新生的缺陷✘•·,稱為“後天性”缺陷·│₪☁•。
先天性缺陷╃↟:
一是微小的未超“標”缺陷✘•·,常見的有╃↟:
①冶煉缺陷―縮管·✘▩、氣孔·✘▩、非金屬夾雜物
②軋製缺陷―夾層·✘▩、發紋·✘▩、拉痕·✘▩、白點等
③鍛造缺陷―摺疊·✘▩、斷裂·✘▩、白點等
④機加工缺陷―幾何形狀或尺寸不符✘•·,殘留有加工應力·✘▩、衝壓裂紋等
⑤焊接缺陷―氣孔·✘▩、夾渣·✘▩、咬邊·✘▩、弧坑·✘▩、非金屬夾雜·✘▩、未熔合·✘▩、未焊透·✘▩、破口裂紋·✘▩、應力裂紋等
⑥熱處理缺陷―熱處理裂紋和附加殘餘應力等⑦其他的表面缺陷·│₪☁•。
二是漏檢的缺陷╃↟:
指那些超過標準的缺陷✘•·,因某種原因而被殘留在儲罐本體或其零部件中·│₪☁•。漏檢的原因一般為╃↟:
①質量標準掌握的不嚴·✘▩、不準;
②因抽檢率的關係✘•·,缺陷恰好處於抽檢範圍之外
③受檢測儀器裝置的配備情況及儀器本身靈敏度的限制
④因檢測人員臨場經驗不足✘•·,掌握儀器的技術水準不高✘•·,熟練程度不夠而導致的判斷失誤
⑤檢測人員責任心不強
後天性缺陷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先天的未超標缺陷✘•·,經使用後擴充套件為超標缺陷
②漏檢缺陷本身的再擴大
③由於使用條件的不良✘•·,材料在腐蝕·✘▩、磨損·✘▩、應力·✘▩、溫度等特殊條件作用下而生成的新的缺陷
④由於長時間的交變載荷(如壓力的波動等)的作用✘•·,而新生的應力裂紋和疲勞裂紋
⑤多次返修或檢修不當生成的新的缺陷·│₪☁•。
2.雙層儲油罐常見缺陷的處理方法
2.1裂紋處理
1)罐壁母材上的裂紋·✘▩、表面及近表面的裂紋;用圓弧打渡的打磨方法消除✘•·,然後用磁粉探傷檢驗或複驗·│₪☁•。
2)內部裂紋╃↟:先用超聲波探傷找出裂紋位置✘•·,再用射線探傷找出裂紋的實體圖形✘•·,然後用截斷法或挖補法來處理這一裂紋·│₪☁•。
3)熱影響區裂紋╃↟:一般用打磨法消除✘•·,並用磁粉或著色探傷確認已無裂紋為止✘•·,然後補焊或打磨圓滑過渡·│₪☁•。
4)焊縫區裂紋╃↟:用射線或超聲波探傷找出裂紋的尖端✘•·,用截斷法在裂紋兩端鑽截止孔✘•·,孔深稍大於裂紋深度;或在裂紋兩端用角向磨光機打出溝槽(止裂槽)✘•·,鏟·✘▩、磨去整條裂紋✘•·,修磨成合適的坡口;用射線探傷·✘▩、著色探傷驗證裂紋已完全挖盡✘•·,最後焊補·│₪☁•。
2.2焊接缺陷處理
1)未熔合╃↟:一經發現✘•·,即應鏟·✘▩、磨除掉後重焊·│₪☁•。
2)未焊透╃↟:超標缺陷鏟·✘▩、磨除掉後重焊·│₪☁•。雙面焊時可在坡口較淺的一面磨·✘▩、鏟至一面露出焊根後焊補·│₪☁•。
3)夾渣╃↟:超標缺陷剷除重焊
4)氣孔╃↟:內部氣孔超標缺陷磨剷除掉後重焊;表面氣孔用砂輪打磨去除✘•·,並用磁粉探傷或著色探傷驗證已不存在表面氣孔✘•·,然後焊補·│₪☁•。
5)咬邊╃↟:焊補✘•·,不超標者打磨成圓滑過渡·│₪☁•。
6)焊瘤╃↟:打磨·✘▩、鏟去重焊
7)燒穿╃↟:單面焊時的燒穿✘•·,用鏟磨去除缺陷✘•·,重新焊接;雙面焊時的燒穿✘•·,在背面鏟磨除去缺陷後✘•·,重新焊補·│₪☁•。
8)弧坑╃↟:打磨後焊補至飽滿
9)焊縫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焊縫加強高過高或過寬✘•·,可用砂輪打磨;焊縫加強高過低或過窄✘•·,應清理表面✘•·,然後焊補·│₪☁•。
2.3其他缺陷處理
1)分層缺陷╃↟:
這次缺陷屬於母材原有缺陷✘•·,發現後✘•·,應更換整塊材料(例如挖補法)或對較淺的分層打磨後堆焊焊補或補強焊接·│₪☁•。
2)表面張口型缺陷╃↟:
這類缺陷有表面裂紋·✘▩、咬邊·✘▩、表面氣孔·✘▩、未焊透·✘▩、劃痕和重皮裂紋·│₪☁•。劃痕又分為儲罐投入執行前壁內外表面上已存在的劃痕·✘▩、裝有內件的儲罐器壁內表面上因裝配或檢修而造成的劃痕·✘▩、儲罐密封面上的劃痕·│₪☁•。對前兩種劃痕✘•·,如其深度未超過材料厚度允許的負偏差之半時·│₪☁•。一般採用圓滑過渡打磨法✘•·,打磨深度不應超過材料厚度的允許負偏差值✘•·,且應保證罐壁強度要求的最小厚度;如打磨後罐壁厚度減薄過多時✘•·,可用角向磨光機或其他工具將缺陷內修磨成V形或U形(較寬的劃痕採用)的坡口狀✘•·,然後在坡口內堆焊補強✘•·,焊後應對焊肉表面修磨圓滑✘•·,使形狀滿足原圖樣要求✘•·,並進行磁粉或著色探傷檢查·│₪☁•。對後一種劃痕✘•·,應著眼於密封性✘•·,一般採用刨銑研磨法修理✘•·,以保證或 恢復密封面光滑或平整·│₪☁•。重皮裂紋可用磁粉探傷·✘▩、超聲波探傷或X射線拍片確定裂紋的範圍與走向·✘▩、深度✘•·,其處理方法同罐壁上表面裂紋的處理·│₪☁•。
3)沖刷缺陷╃↟:
這類缺陷常發生於儲罐儲存介質入口對側的罐壁面上或罐底部水平入口的前方下側罐底上·│₪☁•。由於液體或氣體介質長期·✘▩、反覆定點沖刷而使壁厚減薄·│₪☁•。處理時先測量壁厚✘•·,若剩餘壁厚值尚能滿足強度安全要求時✘•·,可暫不處理✘•·,做好壁厚測量記錄;若剩餘壁厚值已不能滿足強度安全要求時✘•·,按儲罐承壓等級·✘▩、沖刷面積·✘▩、最薄剩餘厚度等✘•·,採用堆焊·✘▩、挖補等方法處理·│₪☁•。對於沖刷缺陷✘•·,還要估算壁厚沖刷減薄的速率✘•·,以確定本次開罐檢修對比缺陷的處理方法✘•·,並確定本次不修復的沖刷部位✘•·,到下次計劃開罐檢修前✘•·,該部位的壁厚是否仍能滿足強度要求·│₪☁•。
4)腐蝕缺陷╃↟:
①點狀缺陷✘•·,下列三種情況✘•·,屬於輕微者✘•·,可暫不處理―面積較大的麻點腐蝕區✘•·,但無裂紋;分散的腐蝕坑點✘•·,其最大腐蝕深度尚未超過容器強度計算所需壁厚值(不包括腐蝕裕量的計算厚度)的一半;在分散的點蝕區內✘•·,不存在嚴重的鏈狀點蝕·│₪☁•。
②單個表皮下腐蝕缺陷和直徑不大於40mm的個別凹坑腐蝕缺陷✘•·,較淺時可暫不處理;較深時✘•·,可採用打磨法修復✘•·,但在打磨後壁厚應滿足強度要求;如打磨後不能滿足強度要求✘•·,則應採用堆焊處理·│₪☁•。
③單個直徑不大於40mm的幾個較大的凹坑缺陷同時存在時✘•·,如相鄰兩缺陷間距大於120mm時✘•·,可按個別凹坑腐蝕缺陷處理; 如相鄰兩缺陷間距小於120mm而大於50mm✘•·,且腐蝕深度未超過罐壁原厚度的60%時✘•·,可用堆焊處理·│₪☁•。
④區域性腐蝕缺陷其深度不影響強度要求而面積較大(如大面積斑點或潰瘍性腐蝕)時✘•·,可用金屬噴鍍處理
⑤區域性均勻腐蝕缺陷可視腐蝕深度·✘▩、面積等情況✘•·,採用堆焊·✘▩、挖補或更換處理·│₪☁•。
⑥全面均勻腐蝕缺陷時腐蝕缺陷中危險性最小的一種✘•·,一般只採取防腐措施✘•·,不作其他處理·│₪☁•。
⑦晶間腐蝕缺陷屬於最危險的缺陷之一✘•·,主要採用預防措施✘•·,若產生了這種缺陷✘•·,只能整體更換·│₪☁•。
5)變形缺陷╃↟:
①較嚴重的區域性缺陷和鼓皰等殼體變形缺陷✘•·,不宜繼續執行·│₪☁•。
②輕微的區域性缺陷和鼓皰等殼體變形缺陷✘•·,變形面積不大時✘•·,它的存在對低壓儲罐罐體整個受力情況或其它區域不會有較大的影響;對於中·✘▩、高壓儲罐✘•·,則應根據情況採取挖補處理·│₪☁•。③應根據變形缺陷區域成因(硬傷·✘▩、區域性腐蝕區鼓皰或區域性小面積過熱區鼓皰)✘•·,確定具體的修理方法·│₪☁•。
常見雙層油罐問題及應急方法總結╃↟:
故障現象 | 產生原因 | 處理方法 |
溢罐 | (1)未及時倒罐 (2)中間站停泵來及時倒流程 (3)未及時掌握來油量的變化 (4)加熱溫度過高使罐底積水突沸 (5)液位計失靈 | (1)停止進油✘•·,立即倒罐✘•·,如本站不能提量或倒罐✘•·,應倒通壓力越站或密閉流程 (2)聯絡上下站調整輸油量 (3)停止加熱✘•·,降低罐溫 (4)修理液位計 |
漏油 漏水 | (1) 閥門或管線凍裂 (2) 密封墊損壞 (3) 罐體腐蝕穿孔 (4) 加熱盤管洩漏 | (1) 立即倒罐 (2) 中間站倒壓力越站流程或提高輸量 (3) 清罐檢測·✘▩、修理 (4) 事故期間應控制現場✘•·,嚴防發生火災事故 |
抽癟 | (1) 呼吸閥和安全閥凍凝或鏽死 (2) 阻火器堵死 | (1)上罐檢查呼吸閥·✘▩、安全閥是否凍凝或鏽死,阻火器是否堵死 (2) 停止排液 (3) 中間站倒壓力越站流程 |
鼓包 | (1)呼吸閥和安全閥凍凝或鏽 (2)阻火器堵死 (3)罐內上部存油凍凝✘•·,下部加熱 | (1)停止進油 (2)中間站倒壓力越站流程 (3)從上向下加熱凝油 |
罐著火 | (1)違章動火作業或有火種帶入 (2)操作時金屬撞擊引起火花 (3)電氣過載執行或發生短路 (4)原油跑·✘▩、冒·✘▩、滴·✘▩、漏 (5)靜電荷洩放設施失效和雷電放電 (6)可燃物自燃 (7)意外火災的蔓延 | (1)著火油罐的一切作業 (2)用消防設施使泡沫覆蓋油麵並用水冷卻罐壁 (3)中間泵站油罐著火✘•·,改壓力越站流程 (4)首站儲油罐著火✘•·,若浮頂罐或頂蓋已損壞的罐✘•·,倒出罐記憶體油✘•·,此時✘•·,油溫控制在90℃以內 (5)鄰罐採用倒罐·✘▩、冷卻罐壁·✘▩、築檔火堤·✘▩、各孔口用泡沫或防火物品堵塞 (6)防止著火油流蔓延 |